2016年11月13日,“探索海洋—第五届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”在翔安校区周隆泉楼、希平楼、金泉楼隆重举行,此次活动由中国海洋科学卓越计划(COSEE China)、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、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主办,此次活动共吸引了超过8000名公众参加,成为科普活动的盛宴。
海洋环境生态学研究组(CEG)积极响应活动号召,依托黄邦钦教授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(MARCO)”的支持,设置以“海洋生物泵”为主题,“碳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传递”为线索,除了常见的海报、视频材料宣传以外,设置了一系列的科普游戏,在游戏过程中向公众介绍了海洋生物、海洋生物泵以及气候变化的概念。




第一环节,通过显微镜观察浮游植物(藻类),了解二氧化碳是如何被浮游植物固定,引导公众进入海洋生物泵,认识海洋浮游植物;
第二环节,介绍碳从浮游植物传递至浮游动物,通过完成浮游动物拼图,让公众认识海洋中的一级摄食者浮游动物的重要作用;
第三环节,介绍碳以有机形态从浮游动物传递至鱼类,通过“捕鱼达人”游戏,以“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浮游动物”的形式,让公众形象地认识到碳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;
第四环节,介绍碳的沉降与埋藏,通过“七巧板搭建”游戏,模拟碳沉积到海底的过程,即海洋生态系统的储碳过程。
丰富新颖的活动形式,有效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的热情,特别是激起了中小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,通过视、听、学、做一系列过程领略了海洋生物泵的精妙与优美,收获了不仅仅是一份来自海洋环境生态学研究组(CEG)的DIY小礼物,更重要的是打开了认知海洋科学的窗户。
经过7个小时的科普活动,海洋科学开放日圆满落幕。丰富的活动让公众认识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,让“海洋生物泵”这个一般仅出现在学术期刊或学术报告的词汇走向公众知识,激起了中小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,加强了公众对海洋科学研究意义的认识,这也是厦门大学坚持每年举办海洋科学开放日的初衷。
